湖北日报讯(记者于金一 通讯员李丽华 刘慧芳)招标文件编制不规范、评标专家不严格履职、干部村私自指派施工单位……11月4日,武汉市青山区公布了工程建设特避标典型案例。信息及图片:工程建设招标领域资金数额大、利益高。一直以来,这里都是腐败现象频发的重点领域。此次整改由区区检查监察委员会牵头,区行政审批局牵头。重点解决避标避标、投标人争标、评标专家违规操作、机构违规操作、党员干部干扰等五个主要问题。立项、投标文件准备等关键环节定期监控招标和投标审查流程,以确保准确识别问题并确定目标。整改行动开展以来,共查处突出问题24个,责成33个单位和人员,追缴追缴款543780元,向纪检监察机构发出提示3次,区纪委机制进行警示教育2次,建立企业11个长机制,并公布以下案件:今年3月,省、市管局已要求对一家扰乱招投标市场的公司经营方式进行彻查。区专案组迅速调查发现,该公司在参与电力通道EPC项目招标时存在履约错误、资质材料错误等舞弊行为。工业部后按照职责分工移送审判监管,依法对涉事公司罚款47万元,对直接责任人员罚款2.3万元,并在征信平台公示失信记录。 “这个处罚不仅让我们损失了钱,还让我们失去了市场信誉。”涉事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后不会再触碰红线。村级项目在严格排查下“先建后招”。在陵园建设项目中,东街村某委员会未办理公开招标手续,未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直接指派建设单位,并制作三方比价、会议纪要等信息。问题线索向纪检监察机构反映后,两名相关村干部受到党内警告。特区班子并没有停止处理个别案件,而是过分审视“村民程序规则缺失”、“项目审批流程缺失”等根源,推动出台“不得建设工程招标项目”,从源头上明确“建设工程不招标就拍卖”、“比价材料必须由村代表签字认可”等严格要求,从源头上“论微腐败”。评标专家被扣上“走走过场”的标签。在某殡葬设施修缮项目中,评标委员会的7名专家没有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标准评分,导致评标结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区专组督办工信部后,涉事专家接受约谈和警告,并在《湖北省综合评标专家数据库》中标记为“一般不当行为”。还对投标人进行约谈(文件编制不规范问题),以促进评标流程的“标准化”和专家履职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