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博物馆(襄阳站)展示的综合培训课程圆

日期:2025-11-05 11:54 浏览: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郭选龙、实习生王一飞)2025年10月29日至31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艺术委员会、湖北省博物馆协会主办的中小型博物馆陈列专业综合培训班(襄阳站)将在襄阳市博物馆顺利举办。本次培训汇聚了国内文化博物馆领域的知名专家授课,吸引了全省52家博物馆的87名业务骨干参加。 活动现场。记者 李卫东 摄 培训班开班仪式于10月30日上午举行。中国博物馆协会陈设艺术委员会主任刘璐,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社会文物处处长卢申涛,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省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何光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洲行主任,省博物馆馆长刘洲先生。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出席并讲话。 活动现场。记者 李卫东 摄 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艺术委员会主任刘鲁强调,中小型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体系的骨干力量,是连接地方历史文化与公众和当地民众的主要纽带。然而,在展览的策划、设计、实施和运营管理中,许多中小型博物馆普遍面临专业人才缺乏、资金紧张、技术应用不足、展览展示亟待更新等现实痛点和困难。此次培训选择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襄阳市举办,希望依托荆楚大地的文化底蕴,并结合襄阳博物馆等机构的实践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个贴近实际、相互学习的平台。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和社会文物处处长卢申涛指出,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产业蓬勃发展,湖北乘势而上,亮点颇多。如何进一步把博物馆建设成为内涵丰富、号召力强的文化殿堂,是摆在博物馆从业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这次高水平培训恰逢其时。它正好击中了中小型博物馆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和提高的机会。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副会长司亚光强调,陈列展览是展览发展的主引擎。博物馆的发展。它不仅是展示文物的窗口,更带动博物馆的学术研究、社会教育、文化创意发展、文化传播。这也考验了博物馆的后勤保障和安全水平。展览办好了,博物馆也就真正成立了。对于资源有限的中小型博物馆来说,如何打造出具有同等学术深度、同等博物馆品质、同等社会影响力的展览,是我们都面临的挑战。本实践课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置的。旨在通过专业赋能,帮助大家提升策展技能、激发创新思维,让展览工作成为博物馆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真正动力。 活动现场。记者 郭宣龙 摄 本次培训课程以“精准、务实、剪裁”为主题,紧紧围绕基础知识中小型博物馆在展览方面的需求,涵盖展览策划策划、内容与文字融合、空间设计与艺术表达、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解决方案、灯光与文化文化保护、展览与培训融合教育与典型配置案例研究等方面。 培训期间,八位具有深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一线人员进行了授课。湖北省博物馆原党委书记万全文以《观众眼中的荆楚文化——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展》为题,研究如何通过展览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怀生以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为例,探讨了数字技术在展览中的运用。应用与现代化改造n 传统文化元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吴世忠通过案例分享了“当代博物馆策展的理念与方法”、叙事回顾与策展中的艺术表达;中国铁道博物馆原副馆长黄虎研究了博物馆创意文化战略的制定和运营,强调文化内涵与市场适应并重;首都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索敬灵以“博物馆展览照明的保护与呈现”为主题,分析了光环境在文物安全和展示效果中的重要性;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光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罗涛系统阐述了《博物馆博物馆灯光设计具体》,帮助学生树立规范操作意识;石坤 宣传部部长平津战役纪念馆建设,以“革命纪念馆运营与发展”为主题,分享了该地区可持续运营的实践路径;博物馆照明工程专家李莹讲述如何用光影的语言传达文明的内涵。 活动现场。记者 李卫东 摄 培训期间,学员们还前往襄阳博物馆进行现场教学,加深对实景展示理念和方法的理解。学员普遍认为课程内容系统、全面、贴近实际,兼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对“微展览”传播方式的变革、本土文化资源的文创转化、数字技术的现代应用、展览灯光环境的标准设计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德表示将积极提高学习成果,努力策划更高质量的展览,讲好湖北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活动现场。记者 郭宣龙 摄 作为湖北省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次培训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效:强化专业能力,系统解决中小博物馆在策展能力、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从理念到实际操作提供系统指导;深化区域合作,促进拉拉维甘博物馆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助力打造“荆楚文化共同体”;激活创新力量,融合数字化、文创等前沿内容,为中小场馆打破资源壁垒提供可行路径并创造独特的IP。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