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智能科技的高仿真人形机器人。文/图片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芳婷 通讯员 武才人才 11月10日,武汉大学卓尔体育馆挤满了人。第十一届“江城杯”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在热烈气氛中落下帷幕。大赛以“创意激发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旨在发现、培养、选拔和储备低收入经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青年创新人才。迄今已举办十届。现场,智慧城市科技成果展示及对接活动十分引人注目。 “天问三代”人形机器人、“朱雀”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等12个体能项目以及历届比赛一等及以上获奖项目150余个展示了最新成果网站上的结果。清远智能科技展台前,高度仿真的人形机器人,微表情细腻,交互流畅,周围围满了学生。不仅实现了智能问答,还实现了导航避障。据现场负责人介绍,该机器人已迭代至第八代,目前应用于元宇宙展厅、牙科医院导视、新能源汽车合作等场景。 “我们正在研究它在话剧表演中的应用,让机器人也能进行‘真人’表演。”这一前景充满了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想象。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团队带来的“朱雀”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以其轻量化的机身吸引了专业观众。该可穿戴设备重7公斤,提供个性化康复服务通过灵活的结构和协调的交互设计对中风患者进行培训。它还将帮助消防员提高承载能力,帮助后勤人员减轻承载负担。一位体验者称赞道:“它佩戴和移动都很自然,几乎感觉不到负担。”武汉威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华农团队,自主研发表型收获智能感知与分析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软硬件产品。以ng-harvest育种为切入点,建立了针对田间和设施环境的表型机器人检测系统体系,打造国内表型检测机器人品牌。本次比赛吸引了250余所高校、2300余支队伍、7500余名师生报名参加。来自80多所国家重点大学的200支队伍、550名参赛师生,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院校参加了汉城决赛。决赛期间,将同步举办低空经济产业论坛、机器人产业论坛、专题招聘会、百万学生巡演、智慧城市科技成果展示对接会、校地对接会等活动。在颁奖闭幕式上,本次比赛共评出一等奖49项(含亚锦赛和锦标赛)、二等奖143项、三等奖295项。现场,江岸区、嘉诺区、江夏区分别与6个获奖团队签约,共有18个获奖团队签约,共签订20个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这些体现年轻人智慧的创意项目正在加速从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转向武汉乃至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迈入新阶段。随着一批批青年创新人才通过智慧城市竞赛脱颖而出,机器人导引、外骨骼康复、农业检测等科技场景正在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生活。以竞争促创新,以生产促融合,江城未被忽视的智慧之火,照亮了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而温暖的画卷。